当前位置:首 页>人物专栏>查看内容

德联典型 || 青春有“你”,何其欢喜!“再见”德联——冉波

时间: 2021-05-26| 发布: 主席团| 点击: 1049 |作者: 冉波|来源: 冉波

       冉波,男,共青团员,春晖使者,江西科技学院大四学生。曾任德江县大学生联合会第六届综合事务部部长,第七届、第八届团支部书记(兼任第八届外联部部长),德江县青龙街道光辉社区团支部兼职副书记,贵州省区域性大学生联席会议(简称GCA会议)副理事长,江西科技学院爱心社策划部部长,德江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大学生负责人等职务。四年期间参加2次支教、25余次义写送春联、9场暖冬行动活动;7次参加关爱老人及其他活动240余场“返家乡”公益活动。

       个人曾获2018年5月江西科技学院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2018年8月共青团德江县委礼聘为“春晖使者”;2018年11月共青团德江县委表彰为“年度优秀志愿者”;2019年2月德江县大学生联合会第六届“德联之星”;2019年8月共青团德江县委表彰为“返家乡·助脱贫”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20年2月共青团德江县委颁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证书;2020年3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获得荣誉证书;2020年4月获得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证书,5月荣获楠木园安置点市级示范点“最美志愿者”和进入第四届“中国青年好网民”候选故事终选环节,8月荣获铜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2021年1月贵州省春晖行动中心礼聘为“春晖使者”等荣誉。

       初见德联,却是心之所向。
       初见德联,是2013年的冬天。那时,我还是一名德江二中高一新生。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突然接到高中班主任通知参加下午的高考宣讲会。当时来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来给我们分享一些如何冲刺高考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讲述着他们的学习故事,很是感动。后面我了解到,他们都是德江出去的学子,是在一个叫“德联”(当时全称德江大学生联谊会)的组织下,无偿为家乡做贡献的。从此之后,“德联”两个字,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我也立志将来要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做一名懂感恩、会感恩的人,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再遇德联,已是情之所至。
       在2016年11月份,我刚才进入大学(预科)不久,再一次在高中同学的QQ空间看到我“追寻”已久的德联动态,此时,我的许多高中同学加了德联,通过向同学们咨询,我了解到德联更多的的信息,慢慢的,我与德联越来越近。可因当时我还在读预科,怕达不到入会条件,就没有立刻加入德联。再过一年,是2017年,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同年9月,当看到德联发布招新通知,我也第一时间提交了入会申请,经过报名、面试,很荣幸,我顺利成为德联第五届支教部的一员,于此,开始了我与德联的故事。
       离别德联,更是恋恋不舍。
       转眼间,在德联四年之余,在这里,有着许许多多“我与德联,德联与我”的美好故事;在德联,有着我不一样的情怀与特殊的感情;在德联,有着如梦一般的感受与经历。我的青春,仿佛与德联早已“融为一体”,当不得不“离开”Ta的时候,便已恋恋不舍,久久不能忘怀,这一切,终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四年如一,这是永恒的记忆
       2017年9月至今,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大学四年,无非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二是积极参加德江团团和德联组织的公益活动,这样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有意义,累并快乐着,也成为了我永恒的记忆。
       2018年寒假,我犹如“新手上路”,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这个寒假,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去德江县第四中学参加支教活动和去平原开展义写春联、关爱老人活动。特别是支教活动,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个“支教梦”,很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带去快乐和关爱。在支教志愿者招募通知出来的那一刻,我不带犹豫,直接选择了报名,自己也算比较幸运,顺利地通过了一、二轮面试,拿到了寒假前往支教的“通行证”。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一行15人,在我的队长(袁队、李队、肖队)的带领下,齐聚四中,在向学校了解基本情况之后,现实的环境和我们想的似乎不一样,没有住宿,也没有做饭的地方,一切都得靠自己,最后,我们找了一个离四中比较远,还算便宜的宾馆住了下来。从此,我们过着二、三个人一起睡一张床,吃着人民医院后面的洋芋饭,有时候就在四中门口吃3块钱的一碗粉草草解决(志愿者平摊全部费用,当时经费紧张),这就是我们的支教生活。支教的每一天都是早出晚归,一般是早上6点出发,白天做一整天活动,晚上20点才可以回到住宿的地方,接着,开例会、玩游戏(很喜欢玩那个小天使与国王)、准备第二天的事情,忙到深夜,月亮不睡我不睡?不,一般凌晨1、2点就睡觉了,我的支教活动,就这样经历了7天。在这短暂的7天,我领悟到了什么是“同甘共苦”,什么叫“团队的力量”。也认识了袁队、旺旺、军军、园园、狒狒、佳琦(我的搭档)等大朋友,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四中小朋友。此时此刻,我想说:“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遇见德联,是我的缘分”。

       同月,我参加了前往德江县平原镇参加义写送春联和关爱老人活动。在义写送春联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冰冷刺骨的天气中仿佛丝毫感觉不到寒冷,尽情挥着毛笔,写出一幅幅红红的对联,当地居民群众在拿到对联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周围还不时传来“现在的大学生了不起”“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长大了,你也要向哥哥姐姐们那样,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等话语,听到这,心生满满的自豪感。在关爱老人活动中,主要是去平原镇上竹、下竹两个村80岁及以上的老人过生日、送全家福,对于老人来说,过生日是常有的事,但一起过集体生日、吃蛋糕,或许对大部分老人而言,是没有过的,特别是身在农村的老人。当看到老人们吹蜡烛、吃蛋糕、看着全家福露出笑容的深刻,感觉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因此燃起了我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对德联的“爱”也愈来愈强烈。
       2018年暑假,我再一次踏上“返家乡”征程。这个暑期,我再次报名支教,成功被高山镇方家小学支教队录取,可这次支教旅程,并不顺利。我从放学回家,因部分外省支教队支教地点出现问题(当时我是支教活动执行负责人),于是我和磊哥开始与支教学校“斗智斗勇、死缠烂打”,最后成功解决支教地点问题。在离暑期启动仪式仅有2天时间,困难再次来临,楠木园支教队不可变因素,德联主席团“紧急任命”我为楠木园安置点支教队长前往开展支教活动,当时有些激动和兴奋,也有些害怕和担心,毕竟我只有一次支教经验,怕做不好,辜负了组织对我的信任,虽有犹豫,但我毅然选择了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勇敢地向前冲。
       两次支教相比较,两次支教同在县城,但后者格外不同。首先我们支教地点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的居民们虽是“城里人”,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不具备“城里人”的本质,在上课条件和生活环境方面更艰难,在课程设计和活动计划上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的30天支教生活,对于我来说,不只是单纯的支教,此次活动多样,内容丰富,让我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冷暖;体会了人间百态;参与了入户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往二中为听力障碍人员服务及全民健身日和水龙节等志愿服务工作,同时还为活泼可爱的学生们过了一个愉快的集体生日;尝遍了所有队员的厨艺,这是幸福的味道(我觉得霜霜炒的菜最好吃,虽然我也喜欢炒菜,在厨艺方面自我感觉良好,可因不顾家,大手大脚,老是被嫌弃);收到了大自然的爱,全体队员(除了园园),都快成了黑炭头。现在回想起,满满的幸福感。

       在2019年寒假至2021年寒假,我从“一线”工作者转为后勤保障工作者,“被迫”放弃了我的支教计划,开启了为期2年的后勤工作,也“真正”的开始了“我与德联,德联与我”的故事。
       在从事后勤服务期间,我用心谋划、用情服务、用力组织好每一场活动,全身心投入返家乡公益事业中,做好后勤工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做公益活动有何意义,Ta能给你钱,还是可以给你工作?”,面对质疑,我只想用行动和结果来证明一切,我始终相信付出和回报是平衡的。因长期在外参与后勤服务,很少在家,特别是近两年,在家时间更是屈指可数(两年,在家时间不超过30天),而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组织什么活动,如何开展活动,怎样解决困难,过年的时候也不例外。“流浪”人,这就是家人口中的我。
       天无情而人有情,2020年寒假疫情,刻骨铭心。因为疫情,顷刻间,世界形势突变,原本家人团聚的热闹年,变得没有一丝丝过年的氛围。见此情况,我毅然选择说服家人,同意我独自前往县城“待命”,幸得家人支持,于正月初三(1月27日)顺利抵达县城(当时还没有限制出行),就在当天我便接到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再一次以一名后勤工作保障人员的身份参与疫情防控,竭尽全力地组织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贡献我的青春力量。
       疫情期间,犹为感动,许多志愿者并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可怕与无情而退却,而是说服家人、克服一切困难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在我的印象中,有两位来自共和镇幼儿园女老师,她们哪怕在县城没有住宿,坚持每天6点从共和坐车到职中,步行近4公里到达执勤岗位(当时已禁止所有车辆进入县城),下午执完勤原路返回,就这样坚持到最后。在执勤期间,哪怕志愿者受到了委屈、用餐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时,他们仍不离不弃、坚守岗位、当好防控守门员、宣传员和后勤员;2020年的元宵节到来,志愿者们仍坚守到底,通宵上岗执勤,用青春守护健康,用行动践行使命,想必这就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勇敢与担当。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总的来说,这四年,喜讯不断。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再到即将开启的乡村振兴,我见证家乡快速发展,摘掉“贫困”标签;见证家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伟大胜利;见证德联披荆斩棘,构建饱含汗和泪的征程,诠释青春与春晖的精彩交融。我能够参与其中,为之贡献自己一份力而感到荣幸。
这四年,感触颇多。虽有过困难与挫折,Ta却成为我成长的垫脚石,给予我无限力量;虽有过困惑和迷茫,Ta却在无形中为我指明了方向,给予我前进动力;虽有过失去和难过,Ta却是助我重拾信心,给予我无限快乐。有志者,事竟成,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年,收获满满。从受益人到德联人,收获了来自德联的“爱”,也给予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的“鸿鹄之志”得以实现;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让我不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从闲忙人到勤忙人,让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乐趣,不再枯燥乏味,变得快乐充实。
       在这里,我感谢所有帮助我,支持我的人,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包容与鼓励,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青春。感谢所有“春晖人”、“志愿红”,是你们用爱与奉献谱写了“最美人间”。在此,祝愿你们的未来越来越好。
       在这里,我想对德联人说:“此刻的离别,只为以后更好地相见,愿德联人,不忘‘感恩故土·回报家乡’的初心,用青春和努力拼搏出家乡、德联的美好明天;牢记‘感恩、尽孝、反哺、回报’的春晖使命,为‘伟大而人人可为’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时德联人,一生德联情”。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这是属于德联人的特殊情怀,今后,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也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未来可期,不负韶华!德联人加油!
德江大学生联合会感谢您的关注
感恩故土,回报家乡,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心的做
您的关注,将是我们努力和创新的动力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青龙镇城北工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3楼  邮编:565200
版权所有@德江大学生联合会   黔ICP备14004610号-1